UID4
积分17077
回帖11
阅读权限150
主题5352
精华2
日志0
在线时间241 小时
注册时间2013-5-28
最后登录2023-4-30
网站编辑
- 好评
- 87
- 金币
- 10893
- 激情
- 811
- 注册时间
- 2013-5-28
  
|
7 Z7 |2 s7 X* M Q; X* `+ g0 j资料图:抗日神剧“手撕鬼子”。
6 P- G7 U! ?9 i& u& E6 S! c原标题:抗日“神剧”频现荧屏,是艺术创作还是消费历史?
5 _, j6 g$ ~0 N) a新华网上海5月20日电(记者孙丽萍、彭卓)披着民族感情的外衣用性和暴力挑逗观众,在历史的疮疤上纵情欢乐。近年来,频现于荧屏的抗日“神剧”呈现出一番“奇观”: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单手掏心、石头打飞机……这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消费历史和民族感情?& E* c; \, r, M* k% ?; P; O! C5 t
盘点这些年来出现的抗日“神剧”,很黄很暴力很脑残成为关键词,道具舞美化妆表演之粗劣令其“雪上加霜”。剧中的主角纷纷跳出生理学、物理学原理的束缚,种种表现犹如“跳大神”。
: d! L# K- P z4 v/ F$ D$ @《抗日奇侠》中,铁掌杜大鹏一拳洞穿“鬼子”腹部;《箭在弦上》中,女运动员被奸污后瞬间射死数十日伪军;《一起打鬼子》更是惊现“裤裆中掏出一枚手榴弹”的离奇情节……
. d& y# T- S: u; P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反映观众好恶的收视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作方向,多部带有“手撕鬼子”等夸张雷人情节的抗日剧持续热播,也促使更多拍摄者投入其中。据统计,近年来抗日题材剧占到横店剧组的一半以上,一位职业“鬼子”演员吐槽,曾“一天内在不同剧组被打死8次”。
. p4 G4 \( _4 N" b- y9 g! k《箭在弦上》虽曾被质疑“弓箭如何打败子弹”,却并未影响其“卖座”。据了解《箭在弦上》已跻身电视剧10亿元俱乐部,并曾创下全国卫视黄金档收视率第四的成绩。
' S1 w+ b- v: Q4 h* a抗日“神剧”叫座不叫好,原因为何?记者调查发现,有人认为港台导演集体“北上”执导抗日剧,把抗日剧直接拍成武侠剧、言情剧;有人批评编剧智力低下;有人分析,根本原因是我国电视剧生产机制扭曲,电视剧为追求收视率过度迎合部分观众的低俗口味,比雷、比俗、比变态。抗日剧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9 m+ I! S* k& u% e* A2 b. ]导演金韬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抗日剧能满足部分观众的宣泄心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剧坦言,很多抗日剧实则是披着抗战外衣的刑侦、涉案、武侠剧,甚至增加色情、暴力卖点。“例如抗战剧中,五人组的女子小分队大多有一个负责魅惑,就是为了满足部分观众的低俗趣味。”
) P9 h. p0 f) k- Y' A该编剧表示,抗日剧不能只看重花拳绣腿、动作精彩,而更应有历史根据,表达宏大严肃的主题。
@, _4 y' J9 f; t. s9 Z. X5 t' l年过九旬的老兵焦福坤说,电视荧屏上都是抗日剧,他从来不看,真正的战争远比电视里演的残酷。还有老兵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抗战“神剧”非常反感,因为它们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先烈的不敬。$ c5 i' r2 \0 J( l7 D
有网友吐槽说,现在一些抗日剧中“英雄威力强过奥特曼”,“装备能力超过蝙蝠侠”,“姨太太戏份比抗战还多”,抗战剧的底线应该在哪里?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俊表示,抗日剧的情节不能罔顾公共理性。“手撕鬼子等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玄幻表现是荒诞的,不值得提倡。”* V: p$ c* V2 e3 r2 i1 A
s0 c. F0 ?2 W' w1 ?% H
6 k g6 e3 w3 n J. A有专家指出,历史不是个涂脂抹粉的小女孩,可以任抗日“神剧”随意打扮。对于一个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沉重而巨大代价的民族来说,这段历史更不容戏说,抗日“神剧”之邪风必须刹住。6 o9 Q) P+ J/ s. S+ l
“应加大影视评论,引导抗日剧具备历史严肃感和文学作品的责任感。”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避免“荤腥”低俗元素再混入抗战历史作品,还抗战剧以应有的真实面目。有关创作者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艺术品格,严肃认真地对待创作。全社会也应该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回望历史之时有对真实的敬畏之心。6 M" f6 _0 [8 I+ G- `' }& [" ^
(原标题:新华网批抗日神剧:在历史的疮疤上纵情欢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