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4|回复: 0

[社会万象] 大学教师自费帮百名抗战阵亡将士申请烈士(图)

[复制链接]

5352

主题

11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好评
87
金币
10893
激情
811
注册时间
2013-5-28

活跃会员突出贡献QQ一键登录绑定

发表于 2015-5-14 16: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5A82CDBDCCE9C07073DDE20450A4BF9.jpg
, q' W+ F  q# I$ N" t) \. _张恒展示一份阵亡将士的抚恤令扫描件。因为年代久远,抚恤令多被将士家属遗失,又不知从何寻找存档摄/法制晚报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蒲晓旭
) Z, D7 K4 W, h' A  r) w6 ?& M C5A82CDBDCCE9C07073DDE20450A4BF9.jpg
: s7 K1 J- O; a  N0 s' E/ L李学智展示父亲的烈士证。他就是经过张恒的指导,最终在南京档案馆查到了抚恤令这一申烈的关键材料. O$ j$ e' t$ ~( h/ c/ Q
法制晚报讯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昨日宣称,已将馆内20万份抗日阵亡将士档案向公众开放。这对西北大学教师张恒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在过去十几年间,几乎每周都有试图查清先辈下落的抗战阵亡将士后裔向他求助,他总是建议对方去南京档案馆查档。6 o  [) e% ~+ X! r
“很多人不知道该从何查起。”张恒表示,在他的指导下,很多人在第二档案馆查到了先辈的下落,其中逾百位抗战将士被追认为烈士。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法制晚报》记者走近张恒,还原这位普通大学教师为“抗战阵亡将士申烈”近20年的坚持和努力。
- W" {* M4 G9 Q3 i" R0 @" p1 F20万抗日阵亡将士档案被公开! G! V" t4 }# c& q
据新华社13日消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共有225万余卷(宗)民国档案。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二档馆将20万份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士人物档案对社会免费开放。查询者可以依据姓名、籍贯、工作单位或部队番号、阵亡时间及地点等线索进行查询。! R' R' L3 h. R. F% K
消息一出,各地查档的需求让工作人员应接不暇。《法制晚报》记者昨日多次拨打查档电话,均处于占线状态。据负责查档业务的南京档案馆利用处处长杨斌介绍,许多南京市民甚至拿着印有该消息的报纸,前来查询先辈的档案。
$ f) y  f. D$ y1 d# R+ C" d# D% G* }" w对于查档业务猛然升温,杨斌解释,除了很多抗战官兵的后人试图查档了解先辈是否牺牲之外,依据民政部相关政策,凭借档案馆出具的抗战阵亡将士抚恤名单等证明,阵亡将士将有可能获评烈士。+ o. Z* X# K% _# t! ?  ?& @5 ~0 e
南京档案馆公开表示阵亡将士可查档,这在西北大学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教师张恒看来,是件“值得高兴的好事”。! K9 q1 _8 L  E/ J( ?. q4 D
第二档案馆所在的“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地址,以及查档电话“028-84800747”早已被他倒背如流。几乎每周都有抗战阵亡将士后裔向他咨询如何查询自家先辈下落,第二档案馆的地址和电话自然要被他反复提及。
, g: q; Y' t9 G) H& N7 U“很多人不知道该从何查起。”张恒说,他在三五年前就将查档的电话和地址公布在西安当地的一份报纸上,但很多阵亡将士后裔居于农村,并不看报,因此总是来找自己。
/ c$ j5 _+ P6 [) v5 n, f杨虎城遗部后裔为爱人先辈申烈
/ b% d) B  e4 F; l9 X; ]1 @' M" c: b身高183公分,体重逾230斤,58岁的张恒走起路来有些摇摆。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虽已临近退休不再授课,却依旧抽不出空来做手术。
$ N" V( J0 a: F' B. j7 m  i4 i张恒与“抗战阵亡将士”结缘,与他的家庭密不可分。其外祖父为杨虎城遗部,曾在山西参加抗战,爱人的外祖父杨世武则为昔日国民革命军的一位副营长,于山西抗日时阵亡。
0 C- V7 s) |9 ]% f7 m, f张恒一位在陕西民政厅工作的学生告诉他,根据民政部1983年优46号文件规定:对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确因对敌作战牺牲的国民党人和其他爱国人士,其遗属主动提出申请,并有可靠证明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民政部批准,可以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家属享受革命烈士家属待遇。
, r/ J' |7 |9 L+ R( l5 x4 i/ h于是,张恒开始为爱人外公申烈。民政部门需要当年国民政府颁发给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令”作为证明,因年代久远,“抚恤令”早已不知所踪。/ R  D: V' E; @5 K$ j/ o' W
“当年都是纸质档案,不像现在用电脑能很快查出来。要从抗战阵亡的将士中找到家人的名字,谈何容易。”张恒介绍,光为了寻找抚恤令,他就用了七八年时间。后虽在陕西档案馆查到了杨世武的花名册,但并非有效申烈材料。
( N+ K, P7 e: s, X" I后来经人点拨,张恒在第二历史档案馆查到了国民政府所发杨世武抚恤令的备份。加上前期搜集到的其他战友提供的材料,在2000年前后,杨世武被追认为烈士。# \- q& r- z! t3 Z$ O
找到“后死碑”上18位将士家人% @6 @/ l+ f$ J- y
在山西省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内,屹立着一块“后死碑”,碑上所刻28位因抗战阵亡的战士就埋葬在一旁。七十多年过去,曾经的墓地已化作一片麦田,葱郁的小麦在风中不断起伏,像一列列卫兵矗立在晋南山区。
7 Q% U6 {% ~) m4 z$ `) J% w这便是抗战期间中条山战役所在地之一。, {0 J. d9 l( ], p( \( m; |
作为西北大学近代史研究所研究抗战史的研究员,后死碑自然成为张恒的研究内容。根据实地走访并结合平陆县志等资料,他逐渐摸清了后死碑的来历。( V* s1 v$ U  F& Z% T. s9 ]
据张恒及西郑村78岁村民张文光介绍,1939年1月,布防在西郑村的国军第四集团军第177师1059团3营发现了日军踪迹。激战之后,日军败退,3营有28名战士阵亡。营长找人将这些战士的姓名、籍贯刻于石碑之上,并起名为“后死碑”,寓意后死之人为已死之人留碑,以表誓死抗战之决心。3 a. C0 \# ^3 F/ u. ~
这支部队为杨虎城遗部,看着后死碑上的姓名和住址,这让既是陕西人又是国军后裔的张恒想要找到这些战士的后裔—“他们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在这。”* q  [& a  {; f- t% P+ B
碑文风化、地址残缺、时代变更,都给张恒找寻战士后裔造成了障碍。, u1 P, g* x; {( I' ?3 S1 d$ M3 x
家住陕西礼泉县叱干镇的王生才,是后死碑上的阵亡战士。或因笔误,碑文上所刻的其籍贯为礼泉县安镇这一不存在的地名。张恒找到礼泉当地媒体,请求他们帮助寻人。等有读者反馈线索,张恒摸到具体的村子时,才发现王家后人早已搬走。待王家后人经村民转告,又经电视台找到张恒时,已是一年之后。) y- Z% K$ W) N9 i% `
就这样,张恒自费驾车跑遍了陕西关中、陕南地区,找到了28位阵亡战士中18位的家属。
% R% H% q9 N  {- n( o$ ?3 ?0 l通过政协委员呼吁加强老兵抚恤, z& Q( n1 z+ Y4 H- i& l
2009年,中条山抗战70周年之际,张恒带着找到的家属前往“后死碑”祭奠。由于阵亡战士与家人失联多年,抵达现场那一刻,家属们争先恐后地奔向石碑,各自寻找亲属的名字。
5 r$ X7 o: W$ k6 f祭奠仪式上,平陆县县政府为每位到场家属颁发了“证明”,证明他们的家人是在76年前的中条山抗战中阵亡的。家属们拿着证明各自回家为亲人申请烈士时,才发现依据相关规定,他们需要向民政部门提供当年国民政府颁发的抚恤令。/ v. ]  p& R, K" o2 ?% n& e
张恒根据自己先前申烈的经验,告诉他们在第二历史档案馆或能查到相关存档。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都查不到抚恤令,即便有,也有可能因抚恤令上写着“某某等三十人”而无法找到具体姓名。/ `9 D( g2 W$ Q. k: a
2011年3月,被后死碑记载的战士王生才,被陕西省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这也是后死碑上首位获得“烈士”称号的国军战士。6 v9 w8 \5 K( ~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张恒通过政协委员提交了相关提案,呼吁加强对抗战正面战场抗日老兵的抚恤。同年4月8日,陕西省政府网站发布消息,批准徐治帮等5名后死碑上的战士为烈士。
2 E. `$ l4 N! o0 L' |消息一出,舆论轰动。五国军获批烈士称号的事情传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周都有各地的抗战阵亡将士后裔前来拜访张恒。
/ C) ^3 N1 V  D. n/ v  a帮百位将士成功申烈
3 R, h0 B" J3 O3 K( j& d最多的时候,一个下午家里能来三四拨人。无论是来信还是来访,国军后裔们向张恒问及最多的,还是自家亲人当年的去向问题。南京第二档案馆,是破解谜团的史料所在。2 O/ r2 Y( S9 s' G
; R6 F0 R9 m/ H2 X( L% s0 B
: P. [6 w9 P$ @( N
陕西华阴人李学智未出生时,父亲李绪堂就被抓丁从了军。他16岁时,与父亲一同从军的村里人还乡,告诉他李绪堂在中条山抗战中牺牲了,但具体埋在哪里不得而知。从此李学智与家人多次在陕、晋两省寻找父亲踪迹,但一无所获。
: ]+ ?9 X3 e9 l+ Z2 z! O5 X4 ^李学智在2011年看到王生才获评烈士的消息,又燃起了寻找父亲下落的信心。他托人在华阴、渭南和陕西三级档案馆查找,依旧毫无斩获。后经人介绍,他与张恒取得了联系。张恒建议他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询,并告知其地址和电话。在南京第二档案馆,李学智果然查到了父亲的抚恤令。并凭借这一资料,为父亲成功申请了烈士。
9 \  z; N, p8 S* r' j9 m$ ^1 A2 `% E7 T张恒粗略估计,过去十几年,像李学智这样经他帮助成功为先辈申烈的抗战将士家属已逾百人。在与《法制晚报》记者交谈中,张恒又接到了一位抗战阵亡将士后裔的求助电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射阳网 ( 苏ICP备15007855号 )

GMT+8, 2025-8-20 15:03 , Processed in 0.0808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