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6|回复: 0

[社会万象] 揭秘面膜微商之乱:俩月造国际大牌 传销式推广

[复制链接]

5352

主题

11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好评
87
金币
10893
激情
811
注册时间
2013-5-28

活跃会员突出贡献QQ一键登录绑定

发表于 2015-5-4 0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504024324ba61c.jpg 1 W% {* @5 F1 t: ^" \( A3 W8 {$ m
一级代理商与初级代理商的对话截屏,反映初级代理商很难赚到钱。; V0 n: e" o/ \) h
20150504024324ba61c.jpg
3 P) R- A# F! }; q" s面膜微商盈利图解# {! m1 H( f& B4 M& r: ?
20150504024324ba61c.jpg
4 O8 r) I3 W0 C" n- O+ `( k8 f4 \面膜代理商朋友圈中晒出的快递单营造很忙很赚钱的样子
! M9 c) m1 M* k6 }( p你的微信朋友圈被面膜攻占了吗?如果没有,可能说明你的朋友圈太小了。近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4.8%的人在朋友圈看到过有人卖面膜。
4 U: |2 V( B, I" Z5 }6 ~* |  L, u朋友圈中的“面膜们”如何出炉?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通过网络代办公司,打造一款全新的“朋友圈”面膜,从公司注册、产品设计到最终成品出厂上市销售,最快的流程不到两个月时间。一些没听过名字的“国际大牌”通过炫功能、造概念、搏出位、再通过层层代理加价卖给消费者。
3 _$ S) ^7 ]4 H% e4 [1 i面对鱼龙混杂的微商产品,北京市食药监局食品药品稽查总队网监大队队长李旼建议,微信平台方应加强对微商的把控,如实施严格的审核机制,制定相关规则,增加消费透明度。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微商将难以走上正轨。1 f3 x- h! ^8 C. `) @9 M
微商之始
/ ?3 ?0 P6 H) e, v- Q“网红”携三无产品引爆朋友圈8 Z/ \$ B, R; G
说到朋友圈微商,90后“网红”周梦晗最富名气,她被曝光留学回国后营造“网红”身份,积累10万粉丝并售卖面膜,同时也发展下线,自称年收入近8位数。而她的三无面膜却让一些卖家差点毁了容。
7 C# ~' H) j' x被媒体曝光的问题微商当然不止周梦晗一人。曾有媒体调查发现,由90后女孩王相予创立的“妃莉娅”减肥药,不仅无批准字号、无质量认证,还涉嫌夸大虚假宣传。而2014年,王相予就创立过另一款减肥药“奥汀羽”。
, i0 o8 O- S+ l1 q- a6 ]  ^一年之内,“奥汀羽”被网友们发现为“三无”产品,“吃完这个月都没来月经”、“头晕,腰疼,脸色发黄”等买家投诉层出不穷。
1 X; }$ z# l2 E2 j" ~; C! I“奥汀羽”自称是奥宇古娜生物科技(瑞士)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亚洲的主打产品,而该公司被扒出是2014年3月在香港注册的一家空壳公司。2 }8 {& W3 e; v. M1 }+ h
其包装上的厂家也否认了生产过该款产品,“之前也有很多人询问,已向相关部门举报”。广州市白云区食药监局也向消费者出具书面答复,“奥汀羽”包装盒上的生产地址均为虚假。
. O  r1 c6 g+ u! Z8 |即便如此,新京报记者发现,“妃莉娅”的多款减肥茶、面膜等至今仍在朋友圈中推广出售。
4 `( }1 M- P: t" c; x  y) }$ ]4 Y“网红”如果不靠谱,其他“国际品牌”呢?近日,新京报记者拿到一款在朋友圈销售的面膜,该品牌自称授权自瑞士V-TALK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方为“(香港)微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原料产地为瑞士,包装上并没有写被委托的生产厂家名称,而是直接写上了“分装厂址:广州白云区榕树塘南二巷2号”。& p/ W7 d. [0 U( l% D7 k% V; r# S$ U
而在面膜盒子正面,看不见一个汉字,字号较大的品牌名称上,没有“R或TM”,这意味着这个品牌不是注册商标;盒子背面也基本不见汉字,记者通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官网查询其条形码,在国内和国外编码中,均查无此产品。
& \1 x  m0 c$ O  _; i, X而当记者扫描盒子背面的二维码后显示,“微语(香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荣誉出品V-TLAK品牌水润面膜”30ml精华液10片装统一售价:268港币。
# F$ R4 U4 x$ R: T* K4 Z6 J除此之外,记者在香港公司注册处并没有查到这家“微语(香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更重要的是,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网站上也无法查到该款面膜的备案信息。1 a" X6 Y1 U; h' R% f4 }5 g4 n, x
也就是说,该款没有中文说明、条形码错误、无备案信息的面膜,根本没有在市场上出售的资质,就是这样一款“漏洞百出”面膜,在朋友圈正以150元每盒的价格售出。
0 F- e! z" ^; Z" E. ]+ h) s微商之乱
$ {1 {7 f% l1 d# t足不出户 俩月造出“国际大牌”$ l* e" ^) V4 a# O) y3 s  s
近日,新京报记者上网体验了一把“足不出户造大牌”—坐在家中,不到俩月,花费两三万元,你为董事长的国际品牌就可以在沿海某省的某个小厂里诞生,并且可以上市销售。
! q; z% n1 n  Q. |- p7 J* @4月24日,在某知名网购平台,记者轻易找到了一家位于深圳的代办公司,对方承诺,花4000元,提供创办人身份证和签名扫描件,还有企业的中英文名称,七八个工作日之后,即可帮忙注册好一家合法的香港公司。! ~7 L& H" R( [
“最近怎么回事儿?好多人都跑来注册公司。”这名已经做了五六年香港公司代办的马先生说,两个月来,已经成交50多笔,“大部分都是微商,都喜欢叫‘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面膜、减肥药、彩妆、护肤品的都有。”
1 W) B, m& u( h7 ^“办好后我们会给你把全套的公司文件寄过去,包括‘公司注册证书’、‘商业登记证’‘法团文书’、钢印等等。”而如果还需要商标,再交2000多元,最快一个月就能拿到商标注册受理书,这个时候商标已经可以使用了。
1 u8 z, _$ O  L1 T0 a为什么要注册香港公司?对方解释,一方面是为了营造一个大品牌的形象,国人普遍觉得那边东西比较好,可以作为一个宣传噱头;另一方面,一般你会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和代工厂家签协议,如果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很难找你,如果真的去投诉了,责任可以推给工厂,你只是品牌所有商。6 E% {6 f( X% w9 @- M) z( ^7 k* U
公司办好了,找面膜的代工厂也很容易。在网上,有不少空白包装的面膜,卖家常常自称是独家配方的自制产品,而另外一些出售与自制面膜包装的卖家则接受定做。2 {9 S/ c# t7 v* O& ?) w+ W
新京报记者找到一款名为“玻尿酸强效锁水补水天蚕保湿面膜”,该卖家位于广州,并称是自己的厂家。“你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和包装,大于5000张1.1元每张,签合同后再交5千元钱的‘三证’(营业执照、卫生、生产许可证)使用费,和1200元左右的备案代办费就行了。”' \+ z6 |2 }3 w9 i5 R# C) S$ k2 @3 Z7 A
对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该卖家自信满满。“我们有各种证件和执照,产品肯定安全,拿去食药监局怎么检都没问题,”对方称,包装上的生产厂商是我们,也同时参与备案,所以产品质量“可以完全放心”。' L5 W% t. p5 ?# A' e
其实在网上,1.1元的代工成品不算最便宜,价格最低的厂家仅标价0.3元左右。
  H; v! {6 B* U- G% z而找人做包装则更简单,以市场上采用最多的规格和材质为例,每片面膜的包装售价在0.2元左右,设计好图案后,额外收取1000元左右印刷制版费。
0 W" X! D, o( P# s7 F$ S: m粗略计算,从一无所有到拿到自创国际品牌的面膜产品,仅需两个月。如果以1万张的生产量计算,各类费用平均到每张面膜大约为2.5元左右,而产量越大,对固定成本的稀释也就越多,如果再选择加工成本更便宜的成品,单片成本可以轻松降低到两元以下。
; }# a$ g1 |4 G- X2 M. w微商之忧/ F0 O5 H7 {! B' y( P+ D# S7 g
传销式推广 4块钱面膜价翻7倍
3 X7 y& b  S/ R+ G层层代理、级级加价的是朋友圈常见“传销”式销售模式,一片出厂价4元钱的面膜,经层层代理加价,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已超过30元。
, |8 h* A) Q$ z为了一睹微商代理们的日常,新京报记者卧底了某自称拥有50万人各级代理微商团队,其主打产品为一款自创品牌面膜,经调查,该品牌为香港某生物科技公司授权多个广州厂家生产,而这家香港公司诞生于微商正蓬勃发展的2014年8月,由一名长春的80后女孩创办。8 h9 O+ Y" u1 X
卧底期间,一张各级代理分销价目表清楚地展现了上述品牌面膜代理们的团队结构。3 A8 K6 b0 ~; a
该团队中共分为四级代理,其中最低等级的为分销代理,他们将直接面对消费者。这四种级别的划分以拿货量为依据,分销代理最少拿10盒,每盒进价105元;最上层的一级代理需要拿货5箱(300盒)、75元/盒。
1 M. H7 [. h, l1 \而该款面膜每盒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为158元,一盒产品有5片,这样算来,最高层的代理以15元的价格进到一片面膜,经过层层代理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已经翻倍超过30元。7 v$ W" ?2 q  o' ~( M  \
事实上,这些代理们赚到的可能并非这片面膜的“大头”,新京报记者以品牌商的身份接通了生产厂家的电话,“你们帮我做一款和某某品牌一样的面膜要多少钱?”“嗯……一公斤成品110块,每片差不多30克,可以装33片,算下来每片大概3块3。加上包装最后不到四块钱一片。”& e- K5 v- k; E- K6 ^" O1 h
如此看来,面膜的暴利早已不是新鲜事,这款面膜出现在买家的朋友圈方式,才真正让微信好友们头疼。* G# C5 e6 H3 h& a
微商之困. h4 M1 ~! O- W8 O' F9 G
变了味的朋友圈 先拉熟人再谈“买卖”7 x+ Z! i+ G' d. h7 ^" h' D
微商的广告刷屏频繁轰炸下,朋友圈已然变了味。尽管微商们都希望能空手套白狼,但是大多数底层微商的结果却是“钱未赚到还赔尽感情”。$ P( x( H. c; [" c- Z# `/ p/ k
上述品牌的代理小敏(化名),是记者在卧底期间在朋友圈最活跃的微商之一。“新手代理刚加入,一天收两个代理!看到你们的进步才是我最欣慰的!”、“如何吸引意向代理并转化为你自己的代理,牛到不行!”、“宝贝说干就干,那么迫不及待……”8 v0 x9 h1 k+ i2 X
在4月20日至29日的10天时间内,小敏一共发布了93条朋友圈,全是“事业”,作为一名二级代理,她已经很少发布客户使用效果图,更多的是自己下线们每天的进步和自己对代理成功学的感慨。
0 _" K% J( S+ n3 E) W0 n- l% d2 q一天发这么多条朋友圈,还会有朋友吗?有微商称,透不透支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朋友圈已经成了赚钱工具。# M1 _8 A1 i2 ~# ~& a  q
“你觉得烦是因为你终究不想做微商,他们的这些”励志帖“吸引的是那些想靠这个赚钱的人,假如你有1000个微信好友,其中200人是低级别微商,你想要吸引的就是这200人。”3 S- {. R: q" y4 ~1 G# X6 Z" p
说完了大代理们的游戏,小分销们又是怎么过日子的呢?
3 J1 ?/ g0 v/ Y% X) S8 h5 Z8 A天涯论坛里流传着的一首现代诗《代理》:“有的代理向我反映/为什么我拿货以后没人买/我说/废话/说的跟有人找我买似的”。' S+ i6 F0 W  ^5 [
四月初开始拿货做分销的小雨(化名)同时做着一款唇彩和香皂的生意,一个月下来,卖出了8支唇彩,而香皂则“没怎么卖”,自己用了一块,送人两块。“我的体验就是现在微商不是很好做。比如我今天搞活动,人很少,好友也烦,我猜也有朋友屏蔽我。”. l% ?9 j$ @4 f$ U
在她加入的微信群中,每天都会有培训,但她已经没有耐心再听下去,加人的方法、怎么互动、怎么点赞,每天都是讲一样的内容。2 U/ \% s/ G* |
冯玲的经历也代表着一些底层小分销。从去年9月到11月,她只真正做了两个月时间,总共进了100片面膜,卖出去50多片,还都是卖给亲朋好友,其余的不是送人试用就是自己用。
: A4 K  F& p, H: V小分销委屈失落的经营生态,也引来了不少“微商就是变相传销”的猜测。
. c' k# R7 Y% A4 d/ G* C: N. V& d- {但一位上述团队的高级别代理却不这么认为,“我们大代理倒一手货单价只赚10块钱,而终端单品利润是50块,他们卖的可能慢点,但利润高,我们压几万块的货在手里的时候,压力也不小啊。零售单品赚得多,批发走量也可以,走的路线不一样。”
; s1 H5 S# q, H* R2 h" i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是不是传销,并不能一概而论。区别在能不能打通终端销售,打通不了,东西最后没人买,就和传销没什么区别了。
# u' w; U* m0 n; R' O- X微商之问) t" G0 o1 Q; v. U& _7 V
网络平台侵权 监管能否缺席?# w* i+ K: l! L/ }+ ~1 i
4月24日,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圈内超低价销售和代购。呼吁社交网络平台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社交网络平台中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泄露隐私等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度。
* l  T$ ?  H3 z% d- j- D5 W对于微商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微信官方如何把控?对此微信客服称,微信提供的只是一个聊天平台,并非电商平台如果产生经济损失,建议从司法渠道维权。) a6 ^* X, l- G3 J
3月15日,微信发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其中将虚假夸大减肥、增高、丰胸、美白效果但明显无效的保健品、药品、食品类广告;推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广告等定义为违规内容。& A5 _( Z1 i; @; z$ O. W  _2 a
在处理上微信官方表示,一经发现,即删除内容,并屏蔽微信朋友圈。此外,还将视情节对该微信账号进行警告、限制功能,直至注销。而事实上,除用户自行举报,微信没有正面表达出是否会通过技术手段等进行自查。3 L# p: J: I; I
微商的乱象也引起了食药监局的注意。4月30日,北京市食药监局食品药品稽查总队网监大队队长李旼透露,近一年来北京市食药监局的数据显示,有关对微商的投诉较少。“但前段时间被爆出的网红售卖三无面膜致消费者毁容事件,却在说明,微商确实存在问题。”! L- i& B6 R1 p- {" U9 a) D+ o  i
他分析,由于微商的商品、信息只通过熟人、朋友圈这样的私密圈子传播,所以即使微商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也很容易在熟人关系间被“消化”掉,“即使收到举报,对于涉及微商的案件,以现在的行政手段,调查取证难度也极大。”3 r8 s1 c5 Q4 u  s8 a7 ~; ^
在李旼看来,任何一种新兴事物出现,都须有制度层面的约束,才能让其走上正轨。“依靠商家的自律,很难消除假冒伪劣产品,真正能够尽可能控制问题出现的环节,就是网络平台自己。”! s2 U! k: h% H0 ?( [2 k4 T, U- J
对于在朋友圈销售产品的个人和商家,李旼称,要销售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都必须经过食药监部门的行政许可,取得许可证照才能够销售。他建议,对于个人或商家在朋友圈中销售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行为,微信平台应对此有相应规定,如果平台能审核商家销售资质,制定相关规则,微商的问题会少得多。5 F, T2 E9 F* x: }. E
观察& y' b; Y9 _# L5 I
微商遇信任危机不转型难生存
7 [& A$ P# S6 P( t( r% H2 Z微商塑造了很多神话式的人物,但现在,一部分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已经逐渐被淘汰出局。微商界人士夏影认为,这种“人人做微商”现象将时日无多,这终将是场注定结束的狂欢。“微商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大众对微商的不良印象已经建立,一些有长期意识的团队已开始自我转型和净化。”" V" h( P' a7 q4 X" I
事实上,新京报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朋友圈确实有一些质量合格、有特色的产品,甚至一些较知名的品牌也有自己的微商团队,它们能赢得口碑,保持长期稳定地发展。
, _9 Q' H+ U& \+ }' {2 w$ m% h' F来自杭州微商行业的夏影以一个微商团队举例:团队的高层对所有推广的产品开始慎重选择,往往会找那些名气不大但初具规模的厂家和品牌,综合考虑产品的功效、公司的经济实力、定价是否合理、线下推广和是否舍得在各类型媒体打广告等因素。# {% d: j" S7 _" V: `6 z. V
“这些价格合理,质量靠谱、特色鲜明的产品在朋友圈是有竞争力的。我们不担心东西推不出去。”
6 _5 H. U: }" B% k& z+ H大环境被差评时,消费者会买账吗?他们怎么知道你的产品经过了严格挑选?对此夏影有些无奈, “这个消费者没法辨别,除非自己用过,这就是我们的风险,品牌可能不被接受。”% I( {# o- r3 x5 N( T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觉得,微信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化比较高的社群,政府监管部门的介入存在难度,虽然,他也很希望能有官方的打击能为微商的天空扫除灰霾。8 _* B2 P* O& u

& u1 f7 I- D) Q/ O. X/ q. n# |9 M5 r5 a& U$ Q( \# @. K0 k# a
在夏影看来,真正的微商要学会利用微信的社群,与顾客进行“零距离”的沟通,询问买家的需求和使用体验,把问题及时地反馈回去,这是线下实体经营,包括淘宝、京东很难做到的东西。
" L$ o& K: S% X“我们重点就在终端,体验和反馈,这也是微商的优势。”此外,微商也容易实现顾客的精细化分类,在各级别代理中挑选核心成员,将他们圈子分成学生、主妇、白领等等,了解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和体验,会方便厂商做出更精准的产品设计。# b( M, c$ G$ Y, |: n( x0 h" ~
而对于“人人都去做微商”的现象,他觉得这只是一场注定要结束的狂欢,今后微商的发展曲线会逐渐趋于平缓。真正适合做微商的人并不多,这个需要很活跃,圈子热闹朋友多。“我们经常看到的大部分在朋友圈忽悠人买东西的,他们才是真正被忽悠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射阳网 ( 苏ICP备15007855号 )

GMT+8, 2025-8-20 15:02 , Processed in 0.08675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