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
积分17077
回帖11
阅读权限150
主题5352
精华2
日志0
在线时间241 小时
注册时间2013-5-28
最后登录2023-4-30
网站编辑
- 好评
- 87
- 金币
- 10893
- 激情
- 811
- 注册时间
- 2013-5-28
  
|
) J& P# s4 p j1 c& y- v) r: W! P周晓芳
$ T( f$ F! D% J' g4 {+ W对话人物
+ ~0 k- i: e9 C; f1 b1 X( R+ b周晓芳,1963年出生于北京,现旅居美国夏威夷。周恩来总理的侄孙女,中央文史馆首批馆员、爱国名宿周嵩尧的曾孙女,“周恩来和平研究院”发起人。0 V, B6 i- B: |: k% K
对话背景
% t$ H% `$ d# ^, K& D周恩来和平研究院于三年前启动了《跟随周恩来足迹》计划。今年5月开始,系列纪录片正式拍摄,以史实、实景、专访等手段,再现周总理不平凡的一生。近日,周总理侄孙女周晓芳在京拍摄纪录片《跟随周恩来足迹》。今年9月,剧组还将来西安、延安拍摄。, W# ^ ~- U0 K) ]! X
追寻周总理的求学、革命、外交足迹,回忆周总理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家风家规……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纪念日,“七一”前夕,周晓芳在京接受了华商报记者的专访。
0 B& r- | [$ s周总理的十条『家规』) @' P, W. _- L, \ M' \% ~* s+ @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3 l* |. M4 H7 o9 U4 z: E* Y- C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2 [* Y+ s% x( Z# v- G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0 j# j- E* t- X8 M+ b5 p" {9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5 K' j' n$ L q
五、不许请客送礼;: ]' l4 S4 {/ h7 S4 T3 M2 R; X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0 v. h: c" X, Q7 g5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 r* W9 R* v3 o! c5 j3 g7 c! w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 p2 y7 b* ]- v0 f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b) Z* B* N0 s5 j V. S! ~, @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 }- {, C7 Q _. [$ b>>家族渊源9 k# y: R* A% i; X( }$ @; H
我喊周总理“七爷爷”5 y; Y4 h6 p6 I$ `9 q
华商报:你和周总理是怎样的亲属关系?周晓芳:在家族中,按辈分,我称呼总理为“七爷爷”,因为他在家族同辈中排行老七。我太爷爷周嵩尧是总理的六伯父。在江苏淮安的总理故居是我们两家共有的祖屋。4 i, ?/ D! g. z+ B2 C; c$ Q
我太爷爷周嵩尧是前清举人,曾经慈禧、光绪集体面试,被清廷委任为邮传部郎中,掌路政司,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民国时任袁世凯幕僚,也出任过江西、江苏督军专署秘书长,任上曾经出面平息过江、浙军阀间的一场战乱。后因上书反对袁世凯称帝辞官返乡。抗战期间他坚辞日伪的“出山邀请”,是有名的爱国人士。
; Z& b) v$ u+ r( i新中国成立后,我太爷爷被总理接到北京,任中央文史馆首批馆员,和章士钊、齐白石是同一批。总理曾称赞他有“德政”,指的就是上面的几件事。根据那时的规定,可在家中选一人随行照料,我父亲周华章被选中了,在北京陪同太爷爷的同时上学读书。父亲因为早年读过私塾,成绩很好,后来考入当时的政务院交际处工作,参与筹建外事宾馆。后来就有了我。
! o7 ], b! W0 z- h x4 t, \8 C9 I>>周家家规2 l# m) c9 u% {; {9 _ c! z3 J9 k
不许在外提和总理是亲属关系
" g2 m" X8 a; z h. B! C% G3 ~- _( F华商报:在你的学习和工作期间,师友和同事知道你是总理亲属吗?
% @ @, j: Q( ?# H: r6 [周晓芳:从来没有。我1963年出生在北京,周总理特意给封了个40元的红包让家人带给我父亲。我父亲后来分配在和平宾馆主管财务工作,我小时候经常出入宾馆东院,那是工作人员家属的住地。可能也会有个别人知道我身份特别,但没人知道具体是谁的亲属。0 f: |: \# ^0 r. u& P$ Z$ H
记得有一次邓奶奶(邓颖超)在香山饭店和我们全家见面,见到我爸爸很高兴,拉着手问长问短,说好长时间没见到了。但印象中我从上学、工作从没因此受过特殊照顾。0 n0 C: w, T; ]# H, [% S! V
中学毕业后我进入当时的第一家合资酒店建国饭店工作,后来又到王府饭店、天坛饭店工作,从员工做到销售总监,一步一个脚印,工作了20年。直到离开,都没人知道我是周总理的亲属。因为一方面周家有家规,不允许在外提及和总理的亲属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从不觉得身份有什么特殊,没什么好炫耀的。现在想起来,家族中唯一“沾了总理光”的可能只有我太爷爷了,当然他也是实至名归。
, v* |7 ?4 \. \$ `3 q0 }: N$ Y华商报:听说周总理有十条家规,是吗?
1 w% \. E$ K! I( A7 A' d周晓芳:周总理对家人和晚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很少具体讲什么家规。我前几天去采访姑姑周秉德,她说在一些身边工作人员和后人的纪念文章中会提到周总理有家规,其实都是总结归纳的。这些“家规”大致有: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 E" n1 b1 N
我认为这十条家规是周总理高尚人格的写照,也展示了总理那一代共产党人和老一辈革命家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 [: S0 I2 a3 z- x6 m b
华商报:周家的后辈现况如何?经商和做官的多么?
" l+ C+ e$ {6 N3 z- [周晓芳:据我了解,周家后辈现在散居北京、淮安、扬州、广州和海外。在国内的都是普通市民百姓,有个别在机关单位,也是普通公务员。有个别像我一样在美国、加拿大的,也都是靠自己的奋斗立足。6 l- `! Z, S3 e& s
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到美国,一边在夏威夷大学读书一边打工,在矿泉水公司做过销售,在熊猫快餐端过盘子,在高尔夫球场当过服务生,同时打三份工,什么苦都吃过,在国外更没人知道我是总理亲属。后来因为媒体的报道才有些人知道,哦,原来她是周恩来的孙辈。在我们这周家第三代人里,都是普通人,除了我自己创业了,其他人连经商的都没有。" ~% k" U, c' V2 s; w
周家后辈中最大的“官”是我姑姑周秉德,退休前是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退休后深居简出,生活很俭朴,唯一公职是担任周家“发言人”。这两年因为我们在拍摄纪录片《跟随周恩来足迹》,回国就会来看望她,听听意见和建议。2 i) J3 w1 c: H& ~. F% W7 G# R# o G
>>纪念总理+ p6 b/ e4 B! H" ]
创办周恩来和平研究院获中美多方支持
6 T+ x3 ] O9 }( k华商报:谈谈你现在的工作吧。* Q$ `" M3 `8 \# }: d% e
周晓芳:在海外工作和生活20多年,我主要从事的是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在此基础上,我和丈夫麦克在夏威夷发起成立了周恩来和平研究院。麦克之前是成功的企业家,美国北方通讯董事长、触屏技术专利持有人,也是全球知名的公益慈善组织GREEN STAR的发起人。他的加入让周恩来和平研究院在美国获得了更多方面的资源支持。: ? T9 l9 R1 |9 d0 ?9 F
周恩来和平研究院的成立适逢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夏威夷举办,成立大会设在奥巴马总统和国务卿希拉里下榻的希尔顿酒店。当时的中美两国官方、民间机构都派人出席。时任夏威夷州州长亲自赶来主持,他告诉我,周恩来是他最崇拜的人。
/ j8 ]8 l: L) u: Q在普通美国人中周恩来的认知度出乎我意料* f" i* z1 ]: F& G
华商报:美国民众对周恩来这个名字认知度如何?. I9 V: } U) J; c6 i
周晓芳:出乎意料。研究院成立前,我们在当地搞了一次周恩来生平展,其中有三幅总理的放大照片,展台前被挤得水泄不通。有很多当地居民,争着和总理的照片合影。一些美国人还记得总理当年访美的风采。有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人,流着眼泪告诉我,当年“文革”期间,是总理救了他们一家。这场面的确把我震撼了,没想到在这么遥远的地方,都有这么多人怀念他。他一个人的努力和工作,却帮助、影响了世界上这么多人,也许这就是伟人的境界吧。
! A$ Z# m5 p, c" v1 f& ^5 }周恩来和平研究院的设想首先得到了姑姑周秉德的支持,她说以前人们对总理的研究都局限在具体工作方法、历史事件,但上升到和平哲学的高度,这是第一次,大有可为。她还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外交部等单位,我们做起来就更有信心了,这几年我们陆续做了“美国人眼中的周恩来”、“中美青年文化交流”等一系列论坛、活动。
5 a" s& G x+ |# ]0 v2 }计划9月来陕西与历史事件亲历者见面. V( z- U9 B' V" U
华商报:你正在摄制的周总理纪录片进展如何?有计划到西安拍摄么?! s4 t7 }( l& ?; f6 B& q
周晓芳:《跟随周恩来足迹》纪录片是我们近年的一个重要项目,分中国行、亚洲行、欧洲行、中东行、非洲行等篇章,通过重访周总理曾走过的道路,呈现其一生的家国情怀,为民族解放、世界和平的奋斗、贡献与哲思。2 B# F# p( P9 A! a5 s! H8 m6 G
由来自美、中两国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剧组已经沿总理学习、革命、工作过的足迹走访了20多座城市,包括上海、南京、绍兴、杭州、淮安、扬州、镇江、天津、广州、汕头、潮州、桂林、重庆、北京等城市。每到一处纪念馆、纪念地,我们都被历史见证者的讲述深深感动,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和怀念,纪录片里会有许多从未披露的故事。 p! V* E) w/ T0 e
今年9月,剧组计划前往西安、延安拍摄。因为在周总理的一生中,这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地方,中国革命和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发生在这里,比如“西安事变”、转战陕北等。我们希望和一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面,听他们讲述历史大事件中的鲜活故事和生动细节,我们也希望展示这些城市的沧桑变迁。
$ o S; J! f: H. C+ W; y1 V>>三见张学良
. k& ?& m# q. N7 t: t获赠题诗“好梦未圆愁夜短”张学良说很佩服周恩来& s1 J8 p4 i- b, G& v* X3 m
华商报:听说你在美国曾多次见过张学良,能否给我们讲讲当时的情况?
]) c0 G# `/ S周晓芳:在美国见张学良先生的经历也很有趣。第一次大约是在1997年参加张学良寿宴,那时候赵四小姐还在,张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都很好。当时是一个朋友邀请我去的,寿宴在当地一个教堂举行。祝寿仪式进行中,有人到张学良身边耳语了几句,张显得很兴奋,立刻就要见我。朋友后来告诉我说老先生听说有周家的后辈来贺寿,非常开心,说一定要见见。
2 W: O0 z5 \4 B( B( P* r当时他兴致很高,拉着我的手,说了几句话,说的最多的是他很佩服周恩来,说总理很亲和、很正直。但感觉得出张的神情和话里似乎也有些愧疚,不知道是不是和当年的历史事件有关。
4 U- B4 v* z$ y b! @% T1999年4月,姑姑周秉建赴美考察,也想见见张老先生。事先我就通过赵四的侄女赵莉(音)联系。当时张学良年事已高,很少见客。当得知是周恩来的亲侄女来访时,爽快地答应见上一面。这一次还是在希尔顿大酒店。在酒店会见大厅,张学良在轮椅上聊了很多和总理的往事。他很风趣,我记得当时说他是民族英雄,他大笑着说,我不是英雄,不是狗熊就差不多了。我又逗乐问他为什么老坐轮椅啊?他说那是因为他懒,说完自顾大乐。
! x r5 y" y2 e0 W, O
8 U6 J$ T: H5 f6 [ u* Y' l
& M; m7 q T- s; V+ O4 c我记得当时让他题幅字,他就写了两句很谦逊也是意味深长的诗,我记得是:好梦未圆愁夜短,虚名终究误人深。写完了我让他签名,他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名字我不能签,因为我的律师不让我签名。这幅字后来被我转赠姑姑了。# `7 x' q6 g, u/ ^0 `7 [8 W
2001年2月6日,我的哥哥周庆访美,通过我介绍求见张学良。那时候赵四小姐已经去世(编者注:赵四于2000年6月病逝),这对老先生打击很大,可听说是周恩来的侄孙来访,还是见了。但精神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也没刮胡子。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多讲话,我们就推着轮椅和他照了几张相。(编者注:此后,张学良于2001年10月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