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
积分17077
回帖11
阅读权限150
主题5352
精华2
日志0
在线时间241 小时
注册时间2013-5-28
最后登录2023-4-30
网站编辑
- 好评
- 87
- 金币
- 10893
- 激情
- 811
- 注册时间
- 2013-5-28
  
|
% U0 J% T: \( Y k* e2 C! _8 q
6月15日深夜,南都记者随执法队员进入作坊,环境卫生堪忧,面条掉在地上。
; c) g9 a) m, c1 r2 E3 z: p
V$ }( x' M3 a! |" U
5月20日零点27分,作坊工人正把刚生产出来成品打包& X6 d- N0 P! \ E+ l
5 K+ V3 G4 r8 u/ I, o/ z
6月4日4点31分,送面小货车在白石洲社区停留近半小时后,工人上车准备离开。/ k) s4 o8 Q$ Z+ u) o
白天闸门紧闭,半夜忙碌赶工,暗藏在深圳南山同富裕工业园对面的一家热干面作坊,每晚制面2000多斤,直接供给有“深圳硅谷”之称的南山科技园。南都记者多个通宵蹲守暗访,发现该作坊生产环境远未达到卫生标准——面粉桶沾满污渍,成品面就在塑料膜上晾干;没有空调,工人多赤膊上阵,也未戴手套及口罩,汗水滴在面条上是常事;更有工人手抠脚后不清洗,直接接触面粉。9 y8 Y) j: ]6 m1 i) V' B; ]' e( ^
只在晚上10点开工的作坊, w6 Z6 p; U$ w, f9 v. U* \8 s% ]
南山塘朗社区同富裕工业园对面是一条小吃街,街头除了几家零散的便利店及餐馆,一家挂着“重庆面食”招牌的小店暗藏其中,十分不起眼。
+ s* Y8 F9 n0 j据报料人介绍,这家店实际上是专门加工热干面的小作坊,白天卷闸大门始终关闭,晚上10点左右,里面的机器便运转起来,屋内人开始工作。
9 g% @% p6 f6 q2 u报料人提供的照片显示,一间窄小简陋的小屋里放着两张旧板桌,桌上散放着一堆已经过油、正在晾干的热干面。桌头,一台黑色大电扇正对着热干面吹。小屋一侧,几名工人裸着上身,往一台机器里装面粉。另一侧,一名同样赤裸上身的工人正把桌上的面过称装袋。
W- q) |1 [5 e/ e; w2 x# @- G报料人称,其曾做过热干面加工行业,对其中的内幕很了解。
9 G# E# I: G: a1 q9 L5月19日晚上9点,南都记者按照报料人指引的路线,来到位于塘朗社区这条小吃街中间位置的“重庆面食”店,此时该店门口没有开灯,卷闸门也紧闭。" O; i- f8 |; o' F( G
晚上10点,随着附近人群散去,小吃街的灯光逐渐黯淡下来,几家餐馆和便利店分别收工打烊,仅余两家便利店营业,食客稀疏。这时,一辆白色厢式货车(粤BS7C95)通过岗亭,转到小吃街,在“重庆面食”店门口停下。车上下来了4个男子。一名体型微胖的带头人先拉开卷闸门,另外3人分别从货车上搬运一些作业器具。几分钟后,店内人轻车熟路地分配好工作,屋内机器开始运行。- Y3 m3 W: m" b
有工人抠脚后直接触碰面粉
; ~3 t8 L7 X! S9 q5 G! k待作坊内机器运转一阵后,记者随即下车在作坊门口观察。记者看到,作坊的作业面积不到20平方米,小屋内亮着一盏白色的日光灯,一台制面机器占据了大半的空间。在机器的旁边还摆放着几袋刚开封的面粉,一名工人正在往机器里面倾倒面粉。
/ J5 r- s" Q* H在小屋的一角,摆放着两张板桌,上面沾满了黑色的斑点。几个工人正在用抹布擦拭桌子,同时桌边的一台黑色大风扇呼呼的对着桌子吹风。在工人作业的过程中,记者并未发现他们有佩戴口罩和手套。由于仅从作坊门口经过,记者并未看清屋内的一些具体细节。% d [: ^$ I* M0 `9 d
在记者准备继续观看作坊内的作业时,一名工作人员走出卷闸门看到了记者。为了不引起对方怀疑,记者随即离开,并在作坊对面的一家便利店的纳凉凳上远远的观察作坊内的一举一动。同时,另一名摄影记者继续蹲在车内拍下作坊内制作热干面的整个流程。
! O) t& B2 n* F( F! o6 {1 f在等待的间隙,记者看到,尽管作坊内机器的运转声不小,但附近的商铺或行人丝毫没有对其侧目。记者发现,作坊位于小吃街的中部,右边是一家河南面馆,左边是一个废品收购站,离作坊仅有1米之隔。
* G: ~- I. f, T9 q: |过了大约1小时,作坊内的几名工人陆续脱去上衣,轮班进行休息。两名工人搬出两张塑料凳,坐在作坊门口开始抽烟闲聊。记者看到,其中一名工人在抽完烟后开始用手抠脚,而另一个则用手帕擦抹额头和背后的汗液。片刻后,两名工人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记者看到,用手刚抠完脚的那名工人直接用手触摸面粉,将面粉倒入机器中。$ G2 I- [7 {4 x4 B9 |* A, x
由于第一批成品面尚未出炉,记者再次对作坊的周围环境进行考察。记者发现,该小吃街实际上是复式的两条街,两条街分别面向或背对着同富裕工业园。而“重庆面食”便是背对着工业园,正对的一条街上全是小餐馆,其中不乏一些面食餐馆。记者注意到,两条街的中间还暗藏着一条小巷,小巷里分布着一条砖瓦小屋,这些小屋是小吃街一些商铺的仓库。4 m9 e/ |# a* i2 ^3 T$ Z
属于热干面作坊的那间小屋可以直通作坊大门,由于是夜间,小巷内并没有灯光,记者无法看到小屋内存放的物品。记者便又折回作坊前,记者看到,作坊内的第一批面条已经加工完成,正铺在板桌上晾干,同时一名赤膊工人正用一根筷子慢慢的挑动面条。另一名工人则坐在大门口,准备将成品面过称装袋。% j% A2 |9 s5 q
三小时生产2000多斤面' E1 N" c6 v% u" j7 Y! P
为了弄清该作坊的生产量及销路,记者佯装成买面的顾客走上前与工人进行攀谈。“你们这的面散不散卖?”记者问道。一名20岁左右的工人正坐在店门口把晾干好的面过称装袋,见记者前来买面,他抬头看了一眼,接着继续装面说:“2块钱一斤,一袋10斤,你要买的话,可以给你称。”+ O/ b( f* K# a
见对方警觉性不高,记者继续与其交谈。谈话中,记者了解到,这名小伙姓余,老家在湖北鄂州,与其余的3名工人都是老乡。去年,他们四个人租下此处开始制面生意。记者在与其闲聊中,近距离的观看了他们的生产环境。3 ~" u& x' y+ ]7 T7 ^- O
记者看到,除去在外面看到的那些之外,在装面机器的下方还放着一个黑色的小塑料桶,里面装了些乳白色的干洗混合物,疑似是发面用的硼砂。而用来称面的小电子称的托盘上布满了污渍,在称面时,工人直接将面摆在托盘上。余姓工人告诉记者,每天他们的作坊都是晚上10点开门制面,3个多小时就能生产2000多斤面。而至于销路,小余称都是送到南山科技园,“我们都是做完了就打包好,每袋10斤,大多是给那边的一些散户。”8 D H* R; v; v/ J
见记者对此有兴趣,作坊内出来一个中年男子给记者发烟闲聊起来。他颇热心的告诉记者,热干面拿回家了要马上放在冰箱里,一般能存放好几天。“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煮一煮加点调料就能吃了,或者凉拌也行。” x+ f* V; P* g, B3 }% u6 G
这名男子自称是这里的老板,做热干面生意有好几年了。“在深圳行情一般,竞争压力太大了,”他一边跟记者抱怨一边向记者介绍运面的过程:“白天的话干不了,我们晚上做完马上就送过去,第二天早上还是很新鲜的。”2 T) p9 n# B. w8 O& t: Z
记者注意到,这名老板在抽烟时烟灰掉进了面堆里,他毫不在意的将烟灰掸掉,示意余姓工人继续装面。当记者询问该作坊是否有食品卫生安全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时,老板并没有接话,只是笑了笑。( ^0 @* |! n3 X* \$ C3 Q: D
成品销给科技园小摊贩( w$ @, G& Z R) M' h
5月20日凌晨3点半,作坊内生产的热干面已经全部过称装袋。这时,作坊老板骑着一辆电单车将打包好的5袋面放到了小吃街一家武汉小吃店门口。几分钟后,装满货物的小货车出发送面。
; R+ a) y! r: {3 L为了不引起对方怀疑,记者驱车远远的跟在小货车后面。在通过丽水路,穿过塘朗山隧道上到北环后,小货车在沙河西路行车口处突然加速,此后淡出了视野。记者随后在科技园南区寻找小货车的踪迹,但无果。5月23日及5月27日,记者再次跟踪小货车,试图掌握其运货路径,但都无果。唯一的线索是,作坊每天都会制面,只是产量会根据工作日和休息日有所区分。
' C4 J! `; C. d1 g) p6月4日凌晨1点,记者再次出动,早早守候在同富裕工业园附近。凌晨4点左右,作坊外的小货车同样先是朝东经过丽水路穿过塘朗山隧道上北环,然后通过沙河西路出口转到沙河东路,在白石洲的一处民宅外停了下来。这时车内的人也全都下去,半个小时后与记者交谈过的余姓工人独自上车,沿着深南大道一路开到了科技园南路,在一个汤粉小摊处停下。& X# {. X: W$ Z8 P' K
记者注意到,小余从小货车的后箱内提出两包面,丢在店门口便停下。随后,小货车又向前行驶了几十米,在一个路口停下,这时从路口附近出来几个人不停地从车里提面。十分钟后,一辆车牌号为()的面包车也来到小货车旁边,从后备箱里往小货车里装面。随后,小货车马上驶离。而面包车在等待了十几分钟后,同样离开了。" _( \( ^- I6 z3 D t- m
记者随即来到小货车停过的地方看到,路口处的一个小报摊的桌上放着3袋面,小报摊后面通往一个疑似宿舍区的地方。通过摄影记者拍下的图片,记者看到,小货车在此送完面后,车厢内尚有大半的面。
' F# r) ]5 H/ J4 V" q7 }# z! S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小货车及面包车再次先后来到汤粉小摊处,停留了十几分钟后,双双驶离,记者看到,此时小货车的后厢空空如也。
2 g6 r1 ^! U# N5 L科技园白领早餐现状堪忧: K4 _" ]& S/ p- w/ g
早上6点半,一个推着三轮车的小贩来到汤粉小摊处,一名中年女子熟练的将摊位摆放好,然后拿起放在路边的两袋面倒入一个收纳盒中。记者马上前去与其交谈,其介绍这些面“都是别人送来放在那里,我们来了直接拿”,而对于货源的卫生,中年女子表示“绝对放心,都是大厂出来的,能不干净吗!”
/ I% A' d# f2 g4 D+ E# y0 V当记者询问都是哪些人来吃,中年女子毫不避讳的称:“都是在这边上班了,一到七点生意就好了,他们吃完得上班啊。”# ^1 I8 }2 V3 O0 a) y1 b( g8 `
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发现,针对科技园早餐摊乱摆卖的情况,粤海街道曾进行过集中整治,然而白领们又开始抱怨无处买早餐,希望新增放心早餐档。% R1 j! _3 a3 z4 h' W
根据南都此前报道,南都记者曾来到科技园进行实地走访发现,每天早上8点左右,一些早餐摊主们就开始推着餐车来到了科技园,这些早餐摊装备齐全,早餐种类也十分繁多。每个早餐摊的生意都很好,有些买早餐的白领们还排起了长队。直到10点左右,这些早餐摊才会散去,而地面上也留下了不少油污和垃圾。: L; i0 C# F; X% u5 |
记者了解到,南山科技园为高新技术园区,园区有60多家上市公司,知名企业600多家,华为、中兴、腾讯、联想、三星、TCL、创维都汇聚在这里;这里还有数千家成长性高新科技企业,上班族达40多万人。众多白领在此工作,对早餐的需求量十分庞大。
( B2 W0 z& k5 u7 P! J然而在粤海街道进行集中整治后,不少白领曾抱怨称,科技园附近早餐店铺比较少,没有了早餐摊,很多白领将要饿肚子上班。
- Y4 q2 W. g: f! J' c6 v/ @此后,市人大代表郑学定、李继朝等代表曾表示,虽然流动摊档存在诸多弊端,但其有存在的空间与必要性,不能一味简单地取缔和查封,应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基础上加强监管和规范。将这些流动摊档收编管理,在园区内指定一些地段,让这些摊档办证经营,既可以解决白领们的早餐问题,又可以解决流动摊档的治理问题。
. {' P. U9 H" y% K7 }; U1 P而同时南山区市场监管分局有关负责人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2014年有关部门已制定《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草案)》,目前该草案正在省人大网站公示,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待该条例完善并通过后,流动摊档与食品加工小作坊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有媒体分析,此举是将科技园的流动早餐摊收编为“正规军”。9 s3 b! R$ T5 f% B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流动的早餐摊并没有被监管部门进行把控,同时早餐摊的食品来源也同样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对此,有食品安全专家表示,热干面属于可直接食用的产品,如果出现卫生不合格的情况,将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而如果有些不法厂家通过用硼砂发面的方式牟利,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O+ ^- D# a2 v: `
查处:
6 w4 d$ c5 w4 h. y执法人员:有营业执照便可运营
. E. |: E- f$ g- H: c0 W6 L* w针对该作坊生产环境存在脏乱差情况,前日,南都记者将暗访所取得的证据上报给该作坊所处辖区桃源街道办。当晚11点,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作坊开工后,马上将情况反映给桃源街道办,桃源街道食品安全所、南山区市场监管分局桃源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相继赶到,对该作坊进行全面调查。0 l- q: U8 v8 i% G6 T
执法人员到场对作坊生产环境进行评估调查时,该作坊几名工人仍在进行生产,有一名工人仍“赤膊上阵”,用手直接和面。执法人员在生产好的成品中取样,带回鉴定机构鉴定。
* n8 l0 C8 J# S6 l经过半个多小时调查,桃源市场监管所一名罗姓所长告诉记者,执法人员在该作坊没有发现食品添加剂等可疑物品,而该作坊已取得营业执照。
. v* N4 ?3 X% [/ }3 f) O记者现场请求该作坊负责人出示营业执照,该负责人不能出示电子执照或纸质执照,并推脱称,营业执照已办理,在市场监管委系统上有备案,但自己一直没有去相关部门领取纸质执照。
5 x1 t/ E' l) Y9 g2 O9 V4 }此时,罗姓所长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市市场监管局曾查封该作坊,理由是“未取得营业执照”,查封了一段时间后,店主就去办理了执照,可能现在执照还没有领下来。
) W" ~9 {9 ]& O& r7 T为证实该作坊负责人说法,在记者要求下,执法人员在网上查询了该作坊的相关备案信息。据查,该作坊名称为“深圳市南山区宝军面条加工厂”,经营场所为“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塘朗工业A区商业街12号铺”,成立日期及核准日期均为“2014年12月31日”。罗所长告诉记者,该备案信息确实存在,并且可以默认为该作坊拥有营业执照。
% \8 f7 k* o/ f, Z' T# p+ @6 U0 V一个食品加工厂仅有营业执照便可以加工生产了吗?记者再次询问罗所长。其表示,根据调查,该加工厂确实没有相关的卫生许可证、生产加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证件,但该加工厂依然可以进行加工生产,“去年3月市里面出台了一项规定,就是针对这些小作坊的,以前是需要先办理相关的证件,才能办理营业执照。而现在是先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再办理相关的证件。所以他现在有这个营业执照了,就可以从事加工生产了。”4 i8 z ~. R X" ~5 \
罗所长还介绍,办理营业执照肯定简单些,这个规定出来后无意中提高了行政成本,办理营业执照的比以前多了2倍多。$ R7 _( v7 y8 l1 u( |1 }
记者一再询问,有营业执照,而没有相关的许可证,是否依然可以开工营业。罗所长一再肯定,“现在就是这样的,这些作坊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可以。同时,我们执法过程中,首先看环境,第二看是否有执照,第三就是看样品的鉴定结果,有无添加剂等。”
1 y3 z# l8 d- J; p Q: |针对此次执法结果,罗所长表示,由于该作坊拥有营业执照,故暂时不做查封处理,“后续的我们要等那边的鉴定结果出来,如果里面有添加剂等物质,一样可以依法查封。”
# v% C7 Q$ j0 U0 m) p+ P市食安局:该作坊暂不具备生产资质
4 E8 p( C8 I, I4 \# B+ l仅有营业执照,而没有相关的许可证便能开工生产吗?对此,记者依然存有疑问。
2 ]5 X- E. ]9 a; R7 z' f+ E4 ~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市场监管委网站搜索相关信息发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所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指有固定的生产加工场所、相应的生产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制作、销售食品的企业,不包括现做现卖、流动制作等形式的食品加工场点。同时,网站显示,以上企业没有向市场批发(外卖)、外送产品等销售手段,所生产食品不需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 w' C" H( f4 t$ _5 ^4 A( S昨日上午,记者致函市食安局询问相关情况。食安局复函称,“《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商事主体领取营业执照后,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商事主体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经批准的项目,取得许可审批文件后方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鉴于以上规定,采访函中所涉及的面条加工厂暂不具备相应生产资质,不能开工生产和营业,应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生产。”
3 \$ j% h3 p8 l5 z; R# U. \疑点:
* \6 f1 V% x4 N, D9 i
; ]7 G* H) M8 ~$ L$ D4 u* T) h执法人员与市食安局结论为何截然相反?
+ V0 y; t5 r: k# @( U" |4 ^
/ } Q+ l2 R; X6 u" [* K$ W) h2 C
O, V; d7 \7 T% K. j# E面对记者询问的“仅有营业执照,而没有相关的许可证便能开工生产吗”的问题,执法人员始终表示肯定。而根据记者在市市场监管委网站查询的资料及市食安局相关负责人的回应,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缘何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执法人员是否未对相关法规理解透彻?或者,是否存在有意纵容该面条作坊的情况?) i$ Y5 C; Q0 v3 j2 a
涉事面条作坊缘何未被执法人员查封?
4 ~3 |: C& M+ ~! B @ M. U根据市食安局复函的信息,记者了解到,该作坊在没有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仅有营业执照备案便开工生产,依照相关规定,该作坊暂不能开工生产和营业。而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回访时发现,该作坊仍然没有任何被查封的痕迹,同时前日的执法中,执法人员也未对作坊进行任何处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