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4|回复: 0

[社会万象] 浙江首例试管婴儿上大学

[复制链接]

5352

主题

11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好评
87
金币
10893
激情
811
注册时间
2013-5-28

活跃会员突出贡献QQ一键登录绑定

发表于 2015-5-13 09: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文ART,中文意思是“艺术”,也是生殖医学领域“辅助生育技术”的简称,因此试管婴儿也被医生称为“ART宝宝”,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名字,让试管婴儿也带上了一丝神秘的气质。那么,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的宝宝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1 p( o6 @4 c2 `  M
20年前的1995年11月,浙江省首例ART宝宝出生在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下简称浙医妇院)。日前,医院从全国各地邀请了47户家庭带着53个ART宝宝,重返医院“娘家”,讲述他们这些年的成长故事。
; V# _: _; d& O) }, z- {昨天,记者也从浙医妇院了解到,20年来,他们已经帮助2万多个家庭实现了做父母的心愿,同时也对3万余名宝宝做了跟踪对比研究,发现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的宝宝区别并不大。3 S$ j; ?" d$ a
最新情况
( }( W' y6 q4 p4 Z# ]* ~# a$ w( q首例ART宝宝已经上大学了
) Q5 Q( `7 G2 u浙医妇院的金帆教授有多重头衔: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生殖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等,但是真正让他感到骄傲的是浙江省首例“礼物婴儿”和“试管婴儿”的主要“制造人”之一。
. C- w+ g0 a+ `为什么这么自豪?20年前,时任浙医妇院院长的石一复老院长说:“我省辅助生育技术可以说是纯原创,无任何外援技术,每一步都是我们医院的科研人员自己摸索出来的。”% _- n' }  Y, Y& R
上世纪80年代,浙医妇院就开设了不孕不育病房,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辅助生育技术的攻关小组。金帆教授至今还记得,当时用于胚胎培养的培养液都是小组成员自己调配的,给待孕夫妇做B超的检查仪,都是专家自己抬上楼的。8 T. P0 K! I! C" V- H( E$ A; ]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科研条件下,1995年,我省首例“礼物婴儿”诞生。之后我省辅助生育技术也逐步进入快车道,试管婴儿的技术也从第一代进入了目前的第三代,辅助生育出来的试管婴儿遍布全国各地,帮助2万多个家庭免除了解体悲剧。
9 M* o0 Y( d% d4 H; j, C在ART宝宝回娘家的活动上,我省首例辅助生育的宝宝也来到现场,20年后已经长成了一位窈窕大姑娘,目前在省内某高校就读。20年前,她的妈妈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无法受孕来就诊的。
. b/ M  B9 I, v对比研究& w" d/ t% i& Z% ^
试管婴儿后代,会不会也存在不孕不育问题?
# n1 q& g3 S4 x% U在潜心搞技术研发的同时,浙医妇院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973的项目研究,用六年时间随访了2万余名自然受孕的宝宝和1万余名试管婴儿的健康情况,通过两者的对比研究,拿出了一些具备说服力的结论。& U8 c2 z. X# B
记者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请课题组负责人之一金帆教授进行了解答。
% h4 o8 a+ Y1 x+ a( V, S+ X9 U记者:试管婴儿的父母常常不愿意对外承认他们是通过辅助生育技术生下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自己的后代会被外人认为也存在不孕不育问题。两者有必然联系吗?
9 f) D- K( f. O* ]& U  E! ]金帆:在没有技术干预的情况下,一般每10对夫妇就有一对存在不孕不育问题,这和是否使用试管婴儿技术无关。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目前人口中大约1%至2%的人是依托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全球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已经当妈妈了,并没有因为父母的不孕不育出现不孕的情况。
9 m" o' c% j: q' x记者:不少人觉得,试管婴儿是在药水里泡过的,肯定比自然受孕的宝宝笨,这个说法正确吗?
9 h9 ~9 L% a0 I+ x金帆:这个绝对是误解,这些不是药水,而是培养液,是最接近母体环境的培养液。我们也对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宝宝的智力发育进行过跟踪对比,发现总体上没有大的区别,反而发现了一些试管婴儿的宝宝中有许多学习成绩不错。因为和自然受孕的宝宝相比,试管婴儿是父母的珍贵儿,所以父母在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关注会比自然受孕的宝宝多。
! V3 D9 U+ p: `7 z- ]( X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的宝宝更健康?5 I: v- L8 Q: g+ x, Z
记者:有一些研究称,试管婴儿的宝宝长大后罹患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的风险要比自然受孕的宝宝高,这个说法正确吗?
5 `2 c2 X( j& E9 }. z3 X- r金帆: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一风险并不是由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而是因为和自然受孕的宝宝相比,试管婴儿的父母这一代本身就存在某些基因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他们不孕不育,因为遗传因素,他们的后代患该类疾病的风险可能会高于普通人群。不过这类疾病多数同时受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医学叫多因素疾病,通过生活习惯培养和控制,疾病是有可能得到防治的。
4 d) A6 @. K9 D2 B1 X5 ~+ H- Q记者:一些试管婴儿的父母表示,他们的宝宝比自然受孕的宝宝健康,这说法对吗?+ a* I2 |+ l2 R$ @; `
金帆: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从母代来看,相比自然受孕的夫妇,他们先天存在某种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传给子代。但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基因缺陷会被发现,并通过技术消除掉,这在第三代试管婴儿中已经成为现实,像血友病等肯定会遗传的基因病,都可以通过对受精卵的筛查,淘汰掉一些不健康的受精卵,植入健康的,这就使得试管婴儿在患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的概率比自然受孕的宝宝少,显得更健康。
/ T" V; |- F" U; k) ]* }! Q在我们的研究课题里,我们对比分析后,发现各种技术辅助生育出来的试管婴儿出生缺陷率仅比自然受孕的婴儿高出1%-2%,原因并非试管婴儿的技术,而是和母亲原有疾病相关。我们也曾经做过试管婴儿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后代,其部分遗传基因的表达等会发生微小的改变,但未见外表形态、器官大小、器官内在组织学特征、以及记忆、生育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性变化。+ c" F% u, }" N, [
记者:身边的双胞胎多胞胎好像比以前多了,这是不是跟试管婴儿技术的普及有关?
2 s# s) ~/ l1 L* U# J金帆:为了保证不孕不育的夫妇能够成功受孕,我国卫生部(现在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试管婴儿的技术管理条例和规范规定,可以放入两个受精卵,如果是35周岁以上的高龄夫妇,还可以增加到三个。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进步,受精卵的着床成功率越来越高了,所以身边确实见到了不少双胞胎。现在,我们也在鼓励更多的夫妻只放一个受精卵,因为在3万多名婴儿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试管婴儿的早产率比自然受孕的婴儿高,体重比自然受孕的婴儿略低。这是因为试管婴儿中不少是双胞胎乃至多胞胎,和单胎相比,多胎容易早产,体重也偏轻。! k* f: ]6 u7 z2 y
相关链接
" D  y# P8 E7 u; y辅助生育技术该怎么选  y$ w" V' p  G" N, z
不孕不育的群体并不小,金帆教授在门诊中感觉到,来做辅助生育技术的人群呈现两个年龄趋势:年轻的只有21岁,年纪大的达到了53岁。
3 Z! \% i: k/ p“到我们医院做试管婴儿的女性,四分之一是35周岁以上的高龄产妇,虽然技术进步很大,但是40岁以上的妇女接受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会明显下降,并且出生缺陷的风险也会上升。所以年轻夫妻如果明确存在不孕不育的情况,在尝试别的手段无效后,请尽早来做试管婴儿技术,以免失去最后的机会。”金帆教授说。
1 [0 _$ l" g4 e+ G. U* Q目前,辅助生育技术有许多种选择,标准的试管婴儿有三种;  I& F; q/ p1 n6 f. r
第一代试管婴儿即经典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学家将夫妇双方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结合,在试管内培养,发育成胚胎,然后放入母体孕育。
; G. a5 r4 }6 ^" J+ T" }第二代试管婴儿的医学全称叫“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主要用于男方精子严重减少、活动力严重低下、甚至阻塞性无精子的病人,胚胎学家在显微镜下,通过显微注射系统,将精子一个一个地注射到卵子的细胞浆内,来完成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 {6 P" s; D9 @% {1 `8 C. a9 |, c# m" Y0 u% Y

6 G1 g' v. X4 {第三代试管婴儿,即着床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又称为“订制宝宝”,即在体外结合的受精卵,会做一些特殊的筛选,排除人类已知并且可以剔除的疾病,择优放入母体孕育。
$ z; F6 I- S7 ^( J# e: |9 z: c试管婴儿还有许多种相关技术,除我们讲过的“礼物婴儿”外,药物促排卵、夫精人工授精、精子卵子冻存复苏、胚胎冻存复苏、供精人工授精、供精试管婴儿、供卵试管婴儿都是,他们同样属于辅助生殖技术。  S9 p2 g& \9 Z
医生须按不孕不育夫妇的病因,而选择不同的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当然,夫妇健康状况、年龄、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未来孩子的期望等也是综合考虑的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射阳网 ( 苏ICP备15007855号 )

GMT+8, 2025-8-20 14:57 , Processed in 0.0722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